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,竞争导向创新与制度关键之争 - 粉丝头条网

toodd 阅读:6 2025-10-14 20:52:03 评论:0

记者 王珍

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乔尔·莫基尔(Joel Mokyr)、菲利普·阿吉翁(Philippe Aghion)和彼得·豪伊特(Peter Howitt)三位经济学家,他们的研究揭示了技术创新如何推动长期经济增长,并探讨了创新过程中制度环境的关键作用。

这些研究为当下中国经济的“反内卷”提供了重要启发:只有通过创新淘汰旧产能、开辟新赛道,才能彻底跳出存量博弈。这与中央一直倡导的“以新质生产力破解内卷”核心观点高度契合。

“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清晰而深刻:反内卷不是否定竞争,而是要让竞争回归合理区间,从而更好的激发创新;不是放弃努力,而是要让努力转化为增量价值。”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、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界面新闻说。

莫基尔长期研究经济史,并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发现了技术变迁与持续增长之间的深刻关联。他的研究显示,即使有技术潜力,如果社会环境封闭、不信任新观念,就难以延伸出持续的创新链条。这意味着政策研究不仅要考虑经济激励,还要关照教育、科学传播、制度开放等软因素。

“莫基尔的研究指出,技术进步的持续发生依赖于制度保障,如知识产权保护、科研激励机制、教育体系和开放市场环境等。这提示我国需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与创新生态,激发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。”中国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、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章俊对界面新闻说。

田轩表示,莫基尔的核心贡献在于揭示了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——知识启蒙与制度保障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。这一发现精准点破了中国内卷式竞争的深层症结:资源有限下的无效博弈,企业陷入“技术趋同——价格竞争——研发不足”的恶性循环,这背后正是知识积累不足与创新生态缺失的深层制约。

阿吉翁和豪伊特获奖的原因则是将熊彼特提出的“创造性破坏”理论模型化并进行深入扩展,使创新机制在宏观层面得以精准刻画,并进一步应用于产业结构和企业行为研究。

章俊指出,熊彼特作为与凯恩斯比肩的理论巨人,其理论中包含着诸如“企业家精神”、“创造性破坏”等深刻但难以量化的思想。直到1992年,阿吉翁和豪伊特一起建立了“熊彼特增长模型”,将其转化为严谨的数学模型,熊彼特的思想才真正开始受到主流宏观经济学界的重视。在熊彼特增长模型中,技术是生产的核心投入。企业家通过研发提供新技术,一旦获得技术优势,便能掌握市场支配力,进而攫取垄断利润。尽管研发充满风险,但一旦成功,新技术便会颠覆旧技术,将昔日的垄断者淘汰出局,并由新的胜利者取而代之。这一过程正是“创造性破坏”的体现,它告诉我们,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由利润驱动、通过新旧企业不断更替而实现质量跃升的动态演化过程。

田轩进一步表示,阿吉翁和豪伊特提出的“竞争与创新倒U形关系”理论,几乎是为当前我国“反内卷”量身定制的分析工具。他们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结合英国企业专利数据验证:竞争与创新并非线性关系,而是存在“黄金平衡点”:竞争不足则企业缺乏创新动力,所以增加竞争会激励企业创新;但是,更为重要的是,过度竞争则会扼杀创新。

“这一理论在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。”田轩说,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车企深陷在阿吉翁与豪伊特所说的“熊彼特效应”主导阶段——当竞争超过阈值,企业利润被无底线的价格战吞噬,研发投入被迫压缩,新的创新无从谈起。

此外,田轩指出,阿吉翁等人的研究还发现,竞争对创新的影响存在“前沿差异”。前沿企业可以通过创新“逃避”竞争,而非前沿企业更易在过度竞争中丧失动力。这解释了为何我国部分传统行业内卷严重,因为大量非前沿企业缺乏技术储备,只能在存量市场中拼价格,而突破之道正在于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倾斜,推动企业向技术前沿靠近。

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,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为我国坚持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”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。

田轩说,莫基尔提出的“知识启蒙与制度保障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”的观点,与我国从“投资于物”到“投资于人”的转变有着极为相似的内核。2025年全国“两会”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“投资于人”,正是要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筑牢创新根基。制度保障在莫基尔的理论中同样占据核心地位,他强调专利制度通过降低技术信息获取成本,加速技术扩散。这一点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尤为明显,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的颁布与实施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,让企业家创新信心显著提升,而这正是打破“创新成果易被模仿”的内卷痛点的关键。

章俊表示,从“创造性破坏”理论可以看出,高质量发展必须容忍和引导结构性调整,鼓励新技术、新产业替代落后产能。这对我国当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重要启示。尽管“创造性破坏”意味着改革必然伴随阵痛,但我们仍应确保技术进步成果的普惠性与包容性。政策制定者需在稳增长与促改革之间取得平衡,通过社会保障、再就业培训等手段缓解转型冲击,确保创新驱动的可持续性。

田轩补充道,从政策层面看,需要政府扮演“规则守护者”而非“参与者”。地方政府应摒弃“补贴竞赛”“政策洼地”等内卷式招商,转而聚焦创新生态建设;同时要让劣质产能有序退出,通过法治化手段打击偷工减料、抄袭模仿等恶性竞争行为。这正是诺奖理论强调的“制度赋能”——好的制度能让竞争导向创新,坏的制度则会让竞争沦为内卷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